家乡小镇平潮蜕变故事
大家好,我是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网安学院的宣讲人李敬,今天讲述家乡小镇的蜕变故事。
   我生长在江苏南通长江边的一座小镇,平潮。镇市从前很小,一条街、一座桥、国道穿过,二十分钟便能走完。我就在这二十分钟里生活了近二十年。二十年来,这片土地翻天覆地的变化彰显了党史、新中国史、改革开放史、社会主义发展史。
 我自然万分清晰地记着每一条小路、每一个商店、每一户人家,镇市布局甚至都能画出来。小时候狭窄的西街地上铺着光滑的青石板,两边有南货店、裁缝店、老虎灶、缸爿店、邮电局……鲜有汽车、也挺热闹。镇中五层楼高的影剧院,是那时周边较高的房屋,也是人们唯一的精神娱乐场所。放学后,登上顶楼,就能俯瞰交错的人字形屋顶、田野、河流,一派江南风景。那时觉得这条路很宽,过马路要很久,后来,她由石板路到修修补补的柏油路,蜕变到如今宽阔的水泥公路,这路也见证了小镇的发展变迁。路的尽头是桥,清代建时是石拱桥,爷爷说战乱时几经破坏,有时仍要坐摆渡船到河东。在党委、人民政府和子弟兵的关怀下,90年代翻修成钢筋水泥的平潮大桥,交通便捷多了,大桥也渐渐成了平潮人心中家乡的象征。
  去年,平潮竟有了和大城市一样的高铁站。我迫不及待下了高铁,准备直接步行回家,竟迷了路,甚至连东南西北都难以分清。艰难地走到一个陌生路口后有骑本地电动车的大妈向我问路,我操着普通话版的方言说,虽然家就在镇上但太久没回也不认识了。她感概街上两年间的发展真是又好又快。妈妈说,太多的当地老人一辈子没见过火车;大姑第一次坐动车无不感叹就在家中房里一样得平稳舒适。后来,我骑车回农村,镇西不知何时冒出乱人眼的立交桥、高架道路,红绿灯,道路坑坑洼洼少了,路标道牌清晰了,路边绿化美了,甚至有了公交车。
  如今小镇换新颜,通过老旧照片、卫星图的对比,用翻天覆地形容不为过,古迹建筑保护起来了,脏乱差不在了,甚至运河上的桥都多了三座,高铁站、汽车站、综合体、城市新村,全面腾飞。党和政府、网格员、建设者、志愿者们正书写今日的奇迹。
  千年前这方土地还是大海滩涂,传说乾隆帝经水路下江南途经此处写下“江波浩淼浪淘沙,激浊澄清始平潮”,长江边原先船厂搬迁,芦苇荡又茂盛起来,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考察南通沿江生态时所言“沧桑巨变、流连忘返”,短短数十年,正是改革开放,激发出这座长江北翼小镇的潜力,沪苏通长江大桥使天堑变通途,蜕变为高铁地铁枢纽、栖凤宝地。正是有党的领导,平潮总体规划稳步推进,霓虹灯下的大桥河畔游人不绝,广场舞跳出了美好新时代。在新时代的今天,像我的家乡这样的小镇蜕变故事正数以万计地上演着。
  我的小镇蜕变故事讲完了,谢谢大家。
2021年5月22日
辛丑四月十一
于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